吴端志:连续三年辅导学生敲开纽大阿布扎比分校大门

怀揣着留学梦的同学,一定对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(NYUAD)有神一般的向往。这所“低调奢华有内涵”的全球著名高校,每年只招150名新生,录取率远远低于哈佛大学,被誉为“世界上最难考的大学之一”。然而,我院翻译系2009届毕业生吴端志,在他从事的国际教育咨询行业中却创造了一项纪录:2013年、2014年、2015年,他和他的团队连续三年辅导三名学生拿到全额奖学金敲开NYUAD的大门。作为美中国际名校申请中心总监,吴端志被视作“导师中的导师”。

担当导师的态度:熬夜陪学生写文书  赢得学生信赖

2015年,吴端志开始辅导广东女生朱庭萱冲击NYUAD。经过一冬的蛰伏,朱庭萱终于在2016年2月16日等来了好消息:她不仅被NYUAD顺利录取,还拿到了200万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。当时她身在美国,但第一个就给吴端志打去了报喜的越洋电话,“这个结果不仅对我而言是很重要的回报,也是一步步陪我走来的吴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一个终点。”

朱庭萱很优秀,丰富的活动经历让她的简历很出彩,但正是因为太丰富了,“如何在申请文书中准确地呈现亮点”让她很纠结。为此,吴端志数次和她沟通,在一次视频聊天时,朱庭萱提到她做的一个新闻资讯平台,吴端志敏感地捕捉到这个细节,按照打造“新闻女生”形象的构想,随即确定了文书主题。

文书写作和修改持续了近半年。在吴端志看来,这个过程是对精神和体能的双重考验,最终的定稿是他和朱庭萱用无数个一起熬过的通宵换来的。回忆起那段磨人的时光,朱庭萱倒是满怀感激,“吴老师在每个熬夜写材料的晚上都一直陪着我在线修改文书,不管多晚都以高标准要求我,希望做到精益求精。”有时,朱庭萱写累了,吴端志还会和她聊两句缓解疲劳,“所以那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,随时都特别有干劲”。

因为真诚和负责,吴端志赢得了朱庭萱深深的信任,正因如此,吴端志成为朱庭萱第一个要分享录取喜悦的人。

 打拼事业的艰辛:毕业后先北漂  回成都后从基层干起

吴端志是学翻译的,但他从没想过把英语翻译作为职业去发展,“英语对我来说就像健身旅行一样,是兴趣,我想把英语当作工具去做更多的事。”

2009年大学毕业后,吴端志放弃了联想集团、李宁集团等大型企业递出的offer,选择到北京的一家外贸公司当总经理助理。对于刚踏出校门的吴端志来说,这份工作处处是挑战:白天要处理大量的客户订单、拓展和维护客户关系、翻译公司产品和技术文件,晚上还要熬夜与美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等国的客户沟通,同时还要给老板当随身翻译,“有时候,老板会直接对着电脑问一个德语、俄语或法语的表达是啥意思,这就要求我在工作之余必须抽出时间来自学这些小语种。”

2010年,因为个人和家庭原因,吴端志放弃了北京优厚的待遇和机会,回到成都。刚进美中国际时,他的职位是实习申请签培顾问,虽然拿着不到北京三分之一的工资,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,但他仍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,“我在这里看到了更大的可能性和归属感。”6年后,吴端志晋升为美中国际名校申请中心总监,他的下属中有不少从哈佛、耶鲁、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美国人。

 回忆大学的感悟:优秀是一种习惯 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

大学时的吴端志是个活跃分子,热衷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,运动会激烈的赛场上,灯光璀璨的舞台上,小学支教的课堂上都有他的身影。那段青葱岁月里发生的每件事他都历历在目,他甚至还记得翻译8班竞选优秀班级的口号——“译八天骄,独领风骚”。作为班级团支书,班上拿到“全省优秀班集体”称号时同学们的欢颜,成为他学生时代最难忘的烙印。

吴端志自认为是学习上的“幸运者”,不用刻意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苦学,“因为我从小学起就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”吴端志也不是墨守成规的学生,大学期间他除了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外,没有再涉足其它英语专业比赛,他更倾向于实践,因此也得到了不少锻炼的机会。

丰富而忙碌的四年,留下了吴端志最难忘的人和最喜欢的事,“那是非常正能量的四年”,而王林老师的一句话成为了吴端志从大学到现在仍在坚持的信念——“优秀是一种习惯,态度比能力更重要。”

现在,他时常把这个信念传递给他的学生和员工,“我亲历了优秀的个人习惯和行事态度带来的附加值。虽然我是从一张白纸做起、从最基层做起,但我尽量有态度、有标准、有原则地去做事,稳扎稳打,取得每一个进步。”

( 记者:彭婕)

Baidu
sogou